服务热线:021-59578001
中文
2024年汽车行业发展大汇总

发表时间:2025-04-02 07:16:24 来源:STS

  2024年,汽车行业变革步入全新阶段,开年之际,价格战便呈愈演愈烈之势。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各车企为求生存与发展,不断调整经营策略,行业内倒闭潮持续涌现,众多传统车企与新兴品牌在金钱上的压力和技术转型的双重困境下,面临着生死抉择。即便如此,仍有新兴势力强势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4年春节后,比亚迪一句“电比油低”,拉开了力度空前的价格战序幕,这一举措迅速引发行业震动。

  比亚迪率先降价,使得其他车企纷纷跟进,五菱、长安、哪吒、深蓝等品牌相继宣布降价,燃油车企也未能幸免,部分品牌入门款车型价格降至8万以下,就连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车企也开始调整价格,如奥迪A4一度降至20万区间。

  价格战不仅局限于价格层面的竞争,更引发了技术层面的角逐。众多车企高层认为,单纯的价格竞争意义有限,未来应转向高质量与技术栈的竞争,技术才是公司发展的根本。

  从历史发展来看,2008年问世的特斯拉Roadster售价高达74万人民币,随技术进步和成本管理的成熟,电动汽车价格逐步下降,推动了新能源车的普及。到2024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突破50%,达到50.39%。

  在价格战的背景下,2024年汽车行业倒闭潮加剧,许多知名车企宣布破产或停产。

  例如,2017年进入市场的乐视汽车在2024年正式停产,被称为美国“第二个特斯拉”的菲斯克也放弃挣扎,宣布进入清算程序。新势力品牌中,高合、哪吒合创、极悦等接连出现资金问题。

  传统车企则更多采取战略收缩和品牌合并策略。上汽集团将荣威与飞凡合并,长城汽车整合欧拉和哈弗,吉利旗下几何并入银河,雷达并入吉利,极氪从吉利和沃尔沃收购领克。这些调整反映出汽车行业在市场压力下的自我优化与变革。

  以极越为例,极越01虽有极氪001的机械底子和百度的参与,但由于过度依赖营销,产品在硬件配置上存在诸多缺陷。

  例如照搬特斯拉部分设计,却缺失门把手、交流电充电口等关键配置,最后导致企业迅速暴雷。这一案例警示行业,核心技术和产品质量才是企业立足之本。

  在价格战和倒闭潮的背后,技术创新始终是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24年,无人驾驶技术迎来更为成熟的发展阶段,成为车企竞争的核心要素。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在7月首次过半,达到51.1%,智能化也成为消费者购车的关键考量因素。

  端到端架构最初由特斯拉提出,随后被华为、理想、小鹏等车企大范围的应用,理想智驾凭借此技术一跃成为国产前三。

  同时,无人驾驶在出行服务领域也取得显著进展,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国外的Waymo等无人驾驶出行平台单量实现爆发式增长,地平线、小马智行等相关企业也成功上市。

  特斯拉发布Robotaxi,计划于2026年大规模推广服务,若特斯拉的FSD(完全无人驾驶技术)顺利落地中国,将逐步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

  2024年,小米作为新兴势力代表郑重进入汽车领域,推出首款量产车小米SU7。从3月发布到11月,仅用230天便交付10万辆车,创造了汽车行业新车下线的最快记录。

  小米SU7不仅交付速度快,市场表现出色,还打破了全球最快四门车记录,受到福特CEO等行业人士的认可。年底,雷军又公布了小米YU7的照片,有望在2025年与特斯拉展开新一轮竞争。

  此外,理想首款纯电MPV——MEGA因设计问题遭到黑公关攻击,影响了品牌形象;特斯拉Cybertruck开始量产,国内多地展示让我们消费者近距离感受赛博皮卡魅力;11月发布的鸿蒙智行完成四界矩阵布局,涵盖尊界、问界、智界和想界,凭借清晰的品牌定位覆盖了广泛市场。

  随着国内市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车企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2024年出海成为众多车企的核心战略之一。比亚迪、理想、蔚来等品牌加速布局欧洲、南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然而,海外市场对中国新能源车设置了诸多关税壁垒,欧洲最大的动力电池厂商Northvolt在11月22日申请破产重整,中欧就关税问题已进行五轮谈判。

  虽有消息称双方接近达成取消对华加征进口电动汽车关税的解决方案,但欧盟在动力电池补贴方面仍设置障碍,要求中国电池企业在欧洲建厂并转让技术才能获得补贴。

  此外,部分厂商选择在东南亚建厂并外放供应链,以应对海外市场挑战。中国新能源汽车迈向国际市场是必然趋势,在出海过程中,车企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关税,而是自身技术实力与全球电动技术浪潮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