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1-59578001
中文
测试集成与服务
测试集成与服务

2024广州车展背后的真相:残酷现实与未来出路

发表时间:2025-01-24 22:30:35 来源:测试集成与服务

  2024年汽车行业最后一个A级车展——2024广州车展来了。各大车企纷纷拿出自己的最新力作,争夺市场的关注。与此同时,几家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困境和挑战也逐渐浮出水面。多个品牌的缺席,以及逐渐消沉,都在这个重要的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不夸张地说,2024年结束之后,很多汽车品牌都将退出历史。

  在广州车展的热闹展厅中,远航汽车的缺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家由大运集团孵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2022年成都车展上以四款纯电车型——Y6、Y7、H8、H9的亮相,一度吸引了众多目光。但自那以后,远航汽车便逐渐沉寂,直至在广州车展上彻底消失。

  远航汽车的销量数据揭示了在市场上的尴尬地位。根据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远航汽车9月份仅售出779辆车,而1月至9月的累计销量也只有5584辆。这一数字与行业内的其他竞争者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显然,远航汽车的产品并未获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除了销量的低迷,远航汽车内部也面临着重重困难。10月份,有员工爆料称企业存在研发人员流失、延迟发放工资等问题。面对这些负面消息,远航汽车迅速作出回应,表示公司正在进行战略调整,正处于重组状态,预计不久后会回到正常状态运营。然而,这种解释并未能平息外界的质疑。

  更为严重的是,远航汽车的母公司大运集团近期也传出了不利消息。据报道,大运集团的主体业务——重卡板块正面临下滑,同时还有近6亿元的股权被冻结。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远航汽车不仅自身难以摆脱困境,还可能受到母公司的拖累。

  笔者曾有幸参加过大运集团董事长远勤山的媒体群访。在那次采访中,远勤山对于自家产品的了解程度令人惊讶——或者说是失望。面对记者关于技术细节和市场策略的提问,他显得有些手足无措,甚至对一些基本的概念都一知半解。董事长的“失职”,不禁让人对远航汽车的未来感到担忧。

  事实上,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层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远勤山在群访中的表现,或许正是远航汽车目前困境的一个缩影。领导层对产品的不熟悉,意味着公司在产品研制、市场定位等方面存在重大疏漏,这也解释了为何远航汽车在市场上表现不佳,退出广州车展,乃至整个车市,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作为国内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中的佼佼者,高合汽车曾以“最贵国产车”和独特的鸥翼门设计赢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自成立以来,高合汽车一直以高端市场为目标,旗下首款车型HiPhi X的售价高达80万元,甚至一度超越了蔚来,成为国内最贵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然而,这种高端定位并未带来预期的市场表现。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高合汽车的年销量分别为4237辆和4349辆,远远低于行业中等水准。2023年,尽管推出了售价相比来说较低的HiPhi Y,但销量依然未能明显提升,2023年9月至2024年1月的月销量分别为1735辆、1834辆、696辆、564辆和232辆。

  高合汽车的高端定位虽然在理论上为其赢得了一定的市场关注,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花了钱的人这种高不可攀的形象并不买账。一方面,高合汽车高昂的售价使得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即使在高收入群体中,也有很多人对高合汽车的豪华定位持怀疑态度。高合汽车未能在品牌历史沉淀、驾驶体验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与传统豪华品牌媲美,这直接引发了其销量的低迷。

  高合汽车的资金链问题一直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造车新势力普遍面临金钱上的压力,高合汽车也不例外。2024年2月,高合汽车宣布停工停产6个月,引发了广泛的关注。随后,企业内部问题接连曝光,涉及欠款、裁员、店面大幅裁撤收缩等问题。这些内部问题进一步加剧了高合汽车的财务危机。

  2024年8月,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被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受理预重整申请。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高合汽车郑重进入了破产重整阶段。虽然预重整为高合汽车提供了一个重整旗鼓的机会,但同时也启动了六个月的紧迫倒计时。若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成功实施重整计划,高合汽车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清算局面。

  面对困境,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及其团队一直在积极寻求自救之路。2024年2月,丁磊直言高合还有三个月的抢救期,并透露已经有多个公司对高合汽车感兴趣,希望收购或投资。此后,高合汽车与多家车企传出了收购绯闻,包括长安汽车、一汽等。然而,这些传言最终都没有实质性进展。

  为了缓解金钱上的压力,高合汽车甚至尝试了直播带货,销售牛排、鸡排等食品,试图通过这一些方式增加收入。尽管这些努力在短期内吸引了一定的眼球,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高合汽车的深层次问题。

  在高端市场定位和核心技术缺失的双重压力下,高合汽车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要想重新赢得市场,高合汽车需要的不单单是资金支持,更需要在产品力、品牌建设和市场策略上做全面的调整和创新。否则,未来的路将更加艰难。

  接下来要说到的车企,实际上并未缺席广州车展:哪吒汽车携5款主力车型——哪吒X、哪吒L、哪吒S猎装版等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尽管表面上看起来一切顺利,哪吒汽车实际上正深陷多重困境之中。

  哪吒汽车曾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明星品牌,2022年更是以15.21万辆的年销量成为新势力“销冠”。然而,好景不长,2023年哪吒汽车全年销量降至12.75万辆,同比下滑16%。进入2024年,哪吒汽车的销量继续下滑,1月至9月累计销量仅为8.59万辆,同比下降12.13%。尤其在9月份,哪吒汽车的交付量仅为10118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度地下跌23.41%。到10月份结束,哪吒汽车甚至至今未曾公布具体销售数据,形势俨然不容乐观。

  销量的下滑不仅反映了市场对哪吒汽车产品的认可度下降,也暴露了公司在产品竞争力、品牌定位等方面的不足。尽管哪吒L在推出初期一度销售火热,但热度并未持续,销量迅速下滑,从7月份的5628辆跌至8月份的3842辆,环比大幅度地下跌31.7%。

  哪吒汽车的财务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根据公开数据,2021年至2023年,哪吒汽车连续三年处于巨额亏损状态,分别净亏损48.40亿元、66.66亿元和68.67亿元,三年累计亏损高达183.73亿元。截至2023年底,哪吒汽车的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28.36亿元,按照之前的亏损速度,哪吒汽车的“余粮”已经不多。

  为了缓解金钱上的压力,哪吒汽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大规模裁员、降薪等。据报道,哪吒汽车慢慢的开始实施面向全部研发人员的降薪计划,其中年薪100万元以上的员工降薪30%,涉及人数超过一千人。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减轻了财务负担,但也引发了员工的不满和维权行动。

  哪吒汽车的内部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近期,公司更换了财务负责人,前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潘登接替陈睿,负责哪吒汽车的财务工作。这一人事变动被视为公司推动上市进程的一部分。然而,哪吒汽车的上市之路并不平坦。自2024年6月26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以来,进展缓慢,至今仍未有明确结果。

  此外,哪吒汽车的CEO张勇也在社会化媒体上减少了发声。张勇曾多次公开反思公司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但实际效果有限。

  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哪吒汽车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2022年,哪吒汽车以泰国为首个目的地开始海外扩张。截至2023年底,哪吒汽车已与23个国家及地区的约80名海外经销商合作。2023年,哪吒汽车全年交付127496辆,其中海外市场销量近2万辆。

  然而,海外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目前,哪吒汽车在海外主打的仍是低端车型,如哪吒AYA系列在东南亚小型纯电动车中销量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高达52.0%。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实现更大的突破,哪吒汽车还需要在品牌建设、产品线丰富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广州车展的喧嚣背后,几家欢喜几家愁,共同勾勒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真实写照。实际上,不论是远航汽车、高合汽车还是哪吒汽车,这三家车企的困境并非孤立现象,而是整个行业洗牌的缩影。在技术飞速进步和市场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仅仅依靠一时的热点和营销噱头已不足以支撑企业的长期发展。三家车企暴露出一个共同的问题:缺乏核心竞争力和长远战略规划。

  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是总实力的较量。只有那些能够在研发技术、品牌建设、市场策略和财务管理等多个角度做到全面平衡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远航、高合和哪吒来说,眼前的困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们需要深刻反思并迅速调整,否则,等待它们的将是被市场无情淘汰的命运。广州车展的热闹终将散去,但留下的思考和启示,将会长久地影响着整个行业的未来。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